面向未来的高星级绿色校园是这样的
传统的学校建筑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下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。为更好地适应乃至引领未来,学校的建筑应创新建造理念和技术逻辑,主动变革,立足教育、面向教育、服务教育。
本期,我们从规划与生态设计、能源与资源利用、环境与健康等多个维度出发,结合建筑技术进步的最新进展,与您分享一座健康舒适、低碳生态、资源共享、绿色人文的未来校园。
未来学校建筑的关键特征
未来学校建筑应具备绿色建筑、柔性空间、低碳环保、绿色建造、健康舒适、智慧运营、资源共享、人文关怀等关键特征。
未来学校建筑的八大操作指南
以满足在校师生的需要为总目标,以未来学校建筑建设目标为导向,从以下八个维度制定未来学校建筑实施技术指南。
绿色建筑
从规划与生态设计、能源与资源利用、环境与健康、运行与管理、教育与推广等多维度出发,将未来校园建筑全面打造成高星级绿色建筑。
柔性空间
适应未来学校教育理念的动态变化,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、建筑空间可变技术,对建筑使功能、形状、开放程度等进行空间提升设计,实现空间布局调整、组合方式转化,最大程度满足未来师生对建筑可变需求。
低碳环保
从绿色产业链中材料生产、施工建造、运营、拆除及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减少碳源,并通过增加碳汇,实现未来学校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为零,并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、减量化、资源化。
绿色建造
在工程建造全过程中,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,通过工业化、信息化等重要方式,使用绿色建材和先进技术工艺标准,进一步提升质量、安全水平,提高劳动生产率,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,生产绿色建筑等产品,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全面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,并实现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一体化内装、信息化管理。
健康舒适
从清洁的空气,清洁的水,舒适的光、声、热湿环境,营养保障,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,人体工程学设计,亲近自然设计等多维度出发,打造健康幸福的未来学校建筑。
智慧运营
建立全方位、立体化智能感知系统,利用互联网+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将数据和信息进行推断和决策,使师生学习生活、安防、后勤等日常运行全面引入智慧管理方式。
资源共享
开发校园共享信息平台、提供共享空间,使学生之间信息、学习用品、学习资料、体育用品、生活用品等资源进行共享。在不影响师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,将学校资源与社区内公众共享。
人文关怀
充分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,在建筑中“全纳设计”;满足师生建筑美学的审美诉求,注重建筑的美与灵;推广多元化、全方位的绿色人文教育。
精彩案例
选择南京一中江北新区(高中部)工程项目作为未来学校建筑案例。
该项目为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内的重点建设工程。项目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国际健康城内,为14轨42班的全日制寄宿高中,学生总人数约1800人,教职工人数不少于144人。用地面积99951.27m2,总建筑面积107769.37m2,容积率0.77,绿地率35.09%。示范建筑包括:教学楼、行政办公楼、图文信息综合楼、音乐厅、楼学生宿舍、教师公寓、楼体育馆等。建筑性质:公共建筑(学校)
主要结构形式:图文信息综合楼框架剪力墙结构,其他建筑框架结构。
项目亮点
装配式校园建筑集中应用——全部建筑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
项目整体预制率达到31.16%,预制构件总量超过6000方。
教学楼、行政办公楼、学生宿舍、教师公寓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;
图文信息综合楼采用ALC墙板等部品部件的装配式砼框架剪力墙结构;
体育馆采用现浇梁柱、叠合楼板结构体系,大跨度混合式结构楼盖、屋面采用装配式钢结构+屋面板体系。
多类型高星级校园绿色建筑集中示范
项目所有单体建筑的设计建造均执行国家绿色建筑高星级标准,其中图文信息综合楼达到三星级标准。
住建部绿色校园工程示范——关注人文的国家三星级绿色校园
基于高星级绿色建筑集中示范的实施,优化校园生态环境,结合以绿色教育与推广为主体的绿色人文校园文化,打造国家三星级绿色校园和住建部绿色校园工程示范项目。
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工程示范
采用非传统水源综合利用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、施工扬尘控制、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、墙体免抹灰等绿色施工技术,以及BIM平台现场可视化装配、施工现场应用信息化技术等智慧工地技术,打造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工程示范项目。
高星级健康建筑——健康舒适宜学图书馆
以绿色建筑为基础,关注师生的健康需求,通过多项健康策略营造出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,以图文信息综合楼为对象,创建健康建筑二星级校园建筑示范。
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
项目的BIM应用在设计阶段包括全专业设计建模、预制构件拆分设计、预制构件深化设计、标准层施工动画模拟,以及后期辅助于生产、施工阶段等。
海绵校园——实现良性水文循环、有效缓解校园热岛效应
屋顶、道路、庭院、广场、绿地等不同下垫面降水所产生的径流,通过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等多种技术,实现校园内良性水文循环。
绿地内设置下沉式绿地,道路旁设置生态植草沟;
人行道、广场、停车场地等除绿地以外的场地采用多种类型透水铺装,其比例达75%;
雨水经收集后通过雨水回用装置处理后供绿化及道路冲洗使用。
绿色生态屋顶——有助于缓解校园热岛效应
教学楼屋顶采用种植屋面与校园屋顶农业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可呼吸的绿色表皮有效发挥生态、绿色人文教育等多重功能,并利用智能化浇灌系统实现自动灌溉、施肥等功能。
高性能围护结构——降低建筑能耗需求
外围护墙体采用200mm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NALC自保温条板;
外窗采用断桥铝合金框中空玻璃窗,玻璃采用6mm中透光low-e+12mm氩气+6mm透明玻璃,窗体采用玻璃纤维和聚氨酯复合材料。外窗气密性达到最高等级8级标准,且保温性能优异。
多样化组合式遮阳系统+智能感知——改善室内光热环境
学生宿舍和教师公寓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内置遮阳百叶形式;
图文信息综合楼采用固定外遮阳+可调节高反射内遮阳形式;屋顶天窗采用智能化漫射内遮阳,可根据室外光照强度自动开合,亦可定时启闭。
智能通风采光天窗+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
智能通风采光天窗+建筑光伏进行一体化设计,发挥多重功能,同时使建筑外立面更加美观。
建筑光伏一体化:天窗与光伏组件形成人字坡造型,丰富屋顶外观效果;光伏电站采取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模式;
智能通风采光天窗:过渡季自然通风,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;充分利用自然采光,降低照明能耗;电动窗根据室内外温差控制、风雨感应自动启闭。
高效新风净化系统——改善室内空气品质
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均配备PM2.5静电集尘滤网;
图文信息综合楼采用PM2.5净化系列全热交换新风机组;
其他建筑多采用吊顶式新风处理机组,并配备亚高效级新风过滤配件;
根据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联动新风系统。
可再生能源组合式利用——极大程度减少一次能源消耗
校园建筑冬季采暖、夏季制冷、生活热水、发电、采光等综合利用太阳能技术应用,其中生活热水由太阳能热水系统+空气源热泵系统提供。
适应性学习活动空间——空间灵动、满足师生交流互动需求
创造灵活可变、适应性、亲近自然、共享互动的室内外空间。
室内空间分割采用轻质隔断,根据不同需求调整功能分区;
对建筑门厅、活动平台、底层架空空间、下沉式庭院、风景连廊等区域进行多样化,创造交流、共享空间。
绿色人文教育——丰富校园人文内涵
绿色校园数字展示平台:展示绿色校园技术体系、播放绿色教育宣传片等,进行绿色教育推广;
绿色技术创意模型+人文创意雕塑:利用建筑废料、废弃的管道等可再循环利用材料搭建模型或雕塑,体现绿色环保理念;
绿色人文校园主题教育:以《绿色校园与未来》作为绿色教育教学用书,向学生、教师、社会传播生态文明发展观念。
智慧校园系统——实现高效和高品质的运行管理
全能源品种在线监测:精细化智能型用水计量监测,实现100%计量全覆盖,并设置室内空气品质监测、燃气远程监控、电耗智能监测等系统;
校园网分布的子系统:校园办公网、无线覆盖系统、网络中心、多媒体教学、智慧课堂、远程教育等系统;
设备网分布的子系统:平安校园、一卡通系统、物联网设施平台、信息发布等系统。
来源:中国学校规划与建设服务网(http://www.cecssc.com/nd.jsp?id=1273#_np=110_395)